视觉盛宴之旅——图书馆空间再造考察行记(上)

发布时间:2018-03-27浏览次数:744

您可曾想过,图书馆里有专门“Mobile phone zone”和“Group study room”的屋子;学累了可以戴上耳机,在“视听区”听一曲贝多芬的《月光曲》;又或者窝在随处可见的沙发里看书、发呆或冥想;在电子图书借阅机前扫一扫二维码,最想要阅读的书籍就收录进了手机里;坐在仿古台灯前,仿佛穿越到民国初期的古典高校阅览室;夜幕降临时,可以仰望星空,欣赏着图书馆窗外天空的繁星点点……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有这样的梦想:坐拥书城,在宁静的书香氛围中,慢慢品阅书籍的各中韵味。

面对信息时代与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图书馆正在经历着变革与重塑,其中空间再造是我国图书馆正在转型与发展中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通过对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设计与再造,将赋予图书馆新的活力。在不久的将来,那个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图书馆,很有可能会变成高校的“最强大脑”。

时至初春,我馆一行12人,由江向东副馆长(主持工作)、李延贵副馆长带队,前往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苏州钟书阁等地,考察和学习图书馆及书店空间再造情况。

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数字化与个性化需求,图书馆传统的藏、借、阅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此行考察高校图书馆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在空间布局上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场所精神,独特的场所与氛围供读者交流与共享,启发读者的智慧与灵感。这几所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主题研讨间,配套科学合理的网上预约系统,让图书馆研究小间成为老师和学生们炙手可热的“头脑风暴”研讨自习室。

除了研讨间外,还设置了各类开放式学习空间,如复旦大学图书馆的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24小时学生自习空间,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全天候、多元化的学习与自修场所。

其中,国际合作高校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还专门为师生提供了“Mobile phone zone(电话区域)”和便捷的打印服务区(每层皆有)。该馆各层采用全英文标识,同时拥有80%以上英文书籍供全校师生研究与学习。

在满足读者空间利用需求的同时,各高校图书馆还摆设了许多珍贵书籍或名人手稿字画,供读者欣赏与阅览。如中国美术学院开辟“贡布里希-高居翰图书室”,为全校师生提供贡布里希和高居翰私人藏书阅览服务。

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开放式的古籍阅览室内,随处可见馆内工作人员与读者一站式的学习与工作,并充分开发“中华再造善本书库”的藏与用的功能,开辟一块专门区域展览馆内特色古籍。全校师生在古籍阅览室学习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中华再造善本的魅力。

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为读者提供古香古色的“上医人文库”,该库陈列着国内各界医学大咖们的手稿与笔记,供读者们参观与阅览,同时读者们还可在此自习。(文/马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