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试用】旧海关刊载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2022年06月27日至2022年09月27日)

发布时间:2022-07-04浏览次数:540

试用链接:http://history.customskb.com/

试用时间:20220627日至20220927

    世界上第一个针对旧海关史料数字化、商业化开发的数据库产品,已上线三期资源包括3千万字的旧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原件9530件(其中1188件附带翻译件),以及1.9亿字的近代贸易数据和报告。

   “第一期  通令数据库”:总税务司通令是总税务司与各口岸及海关各部门沟通的重要载体,是近代海关实现垂直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通令内容反映了当时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和重大事件,以及中外政府的重要动向,是研究中国近代海关及政治、外交、社会等的重要史料。数据库共收录通令10718件,其中,原件9530件、翻译件1188件(12.5%),合计约2700万余字,自1861年至1949年,覆盖中国近代史80%以上时间。

   “第二、三期  贸易数据库”:内容分为“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两部分。其中,“贸易统计”以年度统计为主,主要记录18591948年的贸易、汇兑、关税、金融等方面数据,按年、关口、国别等维度进行统计;“贸易报告”主要是各关口对本关贸易状况的总结,以及对影响贸易因素的分析,资料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交通、宗教、社会状况等。数据库共收录史料约12万页,总字数约1.9亿字,包括以文字记载为主的贸易报告和以数值记载为主的贸易数据,以及万余张贸易数据表格。

“第四期 海关总署馆藏”:《海关总署档案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出版物(1860-1949)》,此套丛书收录了大量学术界至今为止几乎无人利用的稀见图书,使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面貌在世人面前趋于完整展现。总字数约3300万字,主要分为七大系列:第一类统计系列( Statistical Series),第二类特种系列( Special Series),第三类杂项系列(Miscellaneous Series),第四类关务系列(Service Series),第五类官署系列(Office Series),第六类总署系列(Inspectorate Series),第七类邮政系列( Postal Series)。此外,还有二三百本由总税务司署编辑或出版,未列入任何系列之书(可称“他类之书”)。总税务司署撰写和出版各类出版物的主要目的,是海关内部工作的需要,并非为了向公众发售。因此,国内外收藏有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图书馆或档案馆,尽管数量有多有少,但基本上不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极少见到后面各系列的出版物。故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中的第四、五、六类以及后来出现的第七类,可以说是内部出版物中的“内部出版物”。

“第五期 海关医报数据库”:2021年上半年计划上线第五期:自1871年开始,以中国区域性疾病考察和分析为主旨的《海关医报》通过半个世纪的上万件临床案例积累,记录了西方医生在现代科学思路的指引下,在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疾病的探索历程,它的主要作者是海关医员和医学传教士,这些西洋医生负责检查入港船只船员的健康状况、监督港埠卫生状态,避免疾病发生,这些事情和现在海关防输入类似,所以该部分内容也可以看作是一百多年前海关抗击疫情防输入的记载,内容还包括了当时疫情的详细记录、我国当时怎样应对疫情的措施、传统医药对疾病治疗的效果。
   
近代海关自1871年每年汇总两次,一共记录了40年共80份医报,1910年海关最后一次出版了第80卷的内容后,根据海关总署通令记载,总税务司安格联将这部分内容从海关出版名录中取消,交给《博医会报》,本次项目的内容不但收录了80卷海关出版的内容,还包括了《博医会报》的内容,总量约5000页,大部分为英文,10%是法文。
   
系统平台建设阶段的任务是将经数据加工任务所生成的全部XML数据导入后续开发的数据库中,并建设完成具有页面展示、全文检索、数据管理、数据保护、电子商务、后台管理等多重功能的应用平台。

特色功能

数据库针对上述内容资源,提供下列特色功能。

1.对照浏览:分为译文对照(将英文翻译为中文的对照阅读)、繁简对照(将繁体转换为简体的对照阅读)、识别对照(将纸本文字识别为电子文本的对照阅读)三种浏览方式。

2.检索引用:识别后的电子文本内容可全文任意关键字检索,并进行快捷引用。

3.锚点定位:在识别后的电子文本中以关徽分隔原文上下页,便利对照阅读。

4.辞库凸显:内嵌基础语料库,用户浏览相关专业词汇时,可突出显示并提供释义。

5.可视化展示:提供历史趋势、热搜词汇等语义的可视化展示功能,方便统计分析。

6.元数据下载:以13项元数据解析通令并可一键式批量下载。